2025年07月25日

学术能力跃升计划——幼儿教师科研突围实战研修班成功举办

7月14日下午,《学术能力跃升计划——幼儿教师科研突围实战研修班》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研究院顺利开幕。    在开营仪式上,尹弘飚教授首先介绍了研修班的目标和背景,阐明了提升幼儿教师科研能力对推动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性。尹教授还向大家介绍了此次研修班的讲师团队,并对学员们表示热烈欢迎。随后,王婵博士向学员们详细介绍了研修班的课程安排、学习要求及评估方式,并根据大家的研究兴趣将其分为八个研修小组,为后续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在孙漪博士生组织的“寻人启事”破冰活动中,学员们通过分享个人自画像,迅速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1.jpg

开幕式最后,全体学员与讲师们共同合影留念,正式开启了这场充满学习与成长的旅程。 2.jpg

15日上午,尹弘飚教授以《格物致知:教育研究的道、器、术》为题,为学员深入解析教育研究的核心逻辑。讲座从《礼记·大学》的思想切入,阐释了“道以成器、由器入道、由术至道”的辩证关系。尹教授强调,研究者应立足具体教育实践,发现深层问题,借助扎实的证据提炼关键概念,并以理论反哺实践。他指出,教育研究的价值不仅在于解释现实,更在于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双向转化,鼓励学员将研究落点回归教育现场,在持续探索中推动实践创新。 3.jpg

接着,于泳稼博士生为学员们带来了讲座《现象破译:选题锚定——从朴素实践到理性研究的突破之道》。她通过生动案例,系统讲解了科研选题的多种生成路径,鼓励学员既要立足日常教学中的真实问题,也可结合行业热点与持续探索寻求突破。她进一步引导大家以“讲故事”的方式思考选题,从背景、对象、切入点到研究过程多个维度进行拆解,帮助学员建立起清晰、具逻辑性的研究题目和研究问题。 4.jpg

下午,王婵博士带来了题为《生成式AI赋能幼儿教师科研》的讲座,成为本次研修班的一大亮点。她深入探讨了AI技术在教育科研中的应用价值,回应了“AI是否会取代教师”的普遍焦虑,倡导教师以批判性思维和伦理意识理性看待技术工具。讲座中,她结合实际操作,演示了如何使用国内外主流生成式AI工具,有效支持教师从选题构思到论文写作的完整科研流程。

 5.jpg

7月16日,东北师范大学苏慧丽副教授以《从实践困惑到理论对话的探索之路》为题,深入剖析了幼儿教育科研中常见的认知瓶颈。她引用维特根斯坦的观点——“洞见深层问题需连根拔起”,强调教育研究不能停留在操作层面,而应深入挖掘教师自身的“缄默知识”。通过儿童哲学研究的具体案例,苏教授生动展示了如何从幼儿对“自由”的差异化理解中提炼共性经验,进一步说明理论如何在实践场域中落地并发挥作用。6.jpg

随后,首都师范大学秦晗老师带来了一场实战导向鲜明的讲座《从研究问题到研究方案——以课题申报书为例》。针对教师在科研课题申报过程中普遍面临的困惑与焦虑,秦老师结合深圳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实际要求,系统梳理了申报策略,特别强调“避免创造新词”和“精准界定研究切入点”等关键原则。讲座中,秦老师着重解析了申报书的核心板块:在“研究问题”部分,鼓励使用问号句式以清晰呈现逻辑结构;在文献综述部分,倡导采用“述评结合”的写作方式,提升综述的深度与聚焦度;在“预期成果”部分,则强调突出实践类成果的可转化性,优先体现教师成长、课程建设、资源开发等具体指标。7.jpg

下午,陆琦博士围绕量化研究方法展开系统讲解,重点介绍了调查研究、实验研究等常用路径。针对应用最广泛的调查研究,她逐步解析了从研究问题的设定、样本抽样方式,到问卷结构设计与量表选择的全过程。陆博士特别强调了量表的科学验证流程,包括维度设定、题项编制、专家评审与预测试等关键环节,为学员提供了一套规范清晰、可操作性强的量化研究方法指南。

8.jpg

蒋文艳博士生随后分享了质性研究的核心方法与实践路径。她首先阐明了质性研究的核心理念——研究者以自身为工具,在自然情境中与参与者互动,收集多元数据,从而深入理解现象背后的意义。蒋博士详细解析了质性研究的三大典型应用场景:用于回答“如何发生”“为何如此”等机制性问题,探索开放性议题,以及处理非数值资料(如幼儿视频、绘画作品等)。在讲座的实操部分,她以半结构式访谈为例,逐步演示了主题分析的核心流程,分享了“三步法”与“五步法”的具体应用路径,帮助学员掌握质性研究的基本框架与操作要领,提升实际研究的可行性与规范性。 9.jpg

7月17日,研修班举行了隆重的结营仪式,标志着为期四天的科研提升之旅圆满落下帷幕。各小组围绕自身研究成果精心设计并展示了多幅学术海报,经过一个小时热烈而深入的交流,结合同伴互评与导师评审的双重维度,最终评选出五份兼具创新价值与实践意义的优秀作品。

随后,尹弘飚教授为获奖团队颁发荣誉证书,并向全体学员颁发结业证书,见证他们四天来在专业成长道路上的努力与进步。在集体合影的欢笑与掌声中,这场科研赋能之旅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10.jpg

本次研修班通过七场专题讲座构建起一个系统完整的科研能力提升闭环,为学前教育工作者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支持。课程特别引入“双导师护航制”,每组学员均配备专属导师,全程提供个性化辅导,帮助他们精准突破论文撰写与课题申报的关键难点。 

讲座内容聚焦真实场景与典型案例,帮助学员从问题发现到成果呈现,构建起清晰的研究链条。晚间的面对面答疑环节更是深化了理解,推动学员在不断打磨中优化研究构想,最终形成具有科学性、可行性与实践意义的研究计划,并通过学术海报实现成果的初步可视化。整场研修不仅激发了教师的科研潜能,更为其后续的专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