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4日

港中大深圳研究院研究项目首获国家科技部“国家科技创新2030—癌症、心脑血管、呼吸和代谢性疾病防治研究”资助

由香港中文大学(港中大)深圳研究院领导的研究项目“肠道微生态在消化系统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组成变化特征、与宿主的相互作用机制和防治研究”,获国家科学技术部发起的重大项目“国家科技创新2030—癌症、心脑血管、呼吸和代谢性疾病防治研究”资助,这是深圳研究院自成立以来首次获国家科学技术部重大专项的资助。 1.jpg

“肠道微生态在消化系统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组成变化特征、与宿主的相互作用机制和防治研究”项目启动仪式的出席嘉宾。

 港中大医学院助理院长(内地事务)兼消化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于君教授担任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山大学医学院副院长田国宝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潘文教授,以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王良静教授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共同参与,课题组成员汇聚中国微生态和肿瘤研究领域的精英科研力量,促使项目顺利实行。

港中大深圳研究院于2024年12月20日举办项目启动仪式,各参与院校的项目核心成员及港中大深圳研究院负责人,一同出席项目启动仪式及参加项目的首次研讨交流会,标志项目正式开启,致力为提高中国人民的健康水平出一份力。

2.jpg

港中大深圳研究院执行院长林煌权博士致辞

今天是港中大及港中大深圳研究院的重要里程碑。这是深圳研究院首次作为项目牵头单位,承担国家科技部的‘国家科技创新2030—癌症、心脑血管、呼吸和代谢性疾病防治研究’重大项目。这不仅是对港中大及深圳研究院科研实力的认可,更是对研究院致力于国家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发展的使命的激励。 3.jpg

港中大医学院助理院长(内地事务)、消化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项目首席科学家于君教授致辞及进行专题汇报

于君教授分享项目从申报前、正式申报至答辩整个过程中团队的合作经历,感谢课题负责人和团队成员在申请过程中的辛苦努力和付出,大家优势互补,前期研究基础突出才会有机会一起合作并成功申请到这一重大项目。于君教授补充道:“项目启动后,各课题组会继续加强合作,共同努力以便顺利完成项目中的科学研究任务。”

近年来,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尤其是大肠直肠癌、胃癌和肝癌,在中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前列,已成为全球肿瘤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肠道微生态失衡在消化系统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揭示其在消化肿瘤中的作用机制和防治策略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临床价值。

研究项目围绕结直肠癌、胃癌和肝癌,旨在揭示肿瘤发病过程中肠道微生物群落组成、基因组结构及优势菌变化特征,阐明不良饮食和生活方式改变肠道微生态和相关代谢物促进肿瘤的机制,并进一步探索肿瘤优势菌及其蛋白质或代谢物对宿主细胞的调控机理。项目期望通过开发粪便微生物及代谢物检测用于肿瘤早诊、疗效评估与预后判断,以及研发抑癌菌、后生元及噬菌体防治消化系统肿瘤、增强化疗和免疫治疗效果的新疗法,从而为消化肿瘤防治提供新见解。 4.jpg

中山大学田国宝教授进行汇报

5.jpg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文教授进行汇报

6.jpg

浙江大学王良静教授进行汇报

港中大深圳研究院作为港中大在内地的重要基地,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重点推动生物医学、信息科技及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科研发展。作为国家、省市项目的依托单位,深圳研究院目前已承担500多个各级科研项目,并建立包括消化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深圳研究基地在内的多个科研实验室。